这恐怕已经不是第一次网络流行词被架上“油锅”煎了。从上半年开始,博主王左中右两篇讨论中文“死不死”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似的转发,似乎验证了大众甚至包括一些年轻人不满“网络流行词”久矣。最近,微博上的一位大V“尚龙老师”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腾讯和字节两家公司,认为正这是这两公司的流量之争,才会导致抖音、微博等平台谐音词甚至错别字大流行。
当舆论声越来越大,微博也一边站出来否认“尚龙老师”的说法,一边连夜发布公告,呼吁用户规范使用汉字。@微博管理员特别强调了将对“谐音字”、“变体字”等错别字以及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。早在去年“哔哩哔哩社区小管家”还发布过一系列禁词,包括“伞兵”“nmsl”“孝子”“孤儿”等词汇。
中文死不死,我们还不能直接下判断,但我或许能说,这一届的网络用语是越来越无聊了。我也在想,现在大家是真的讨厌网络流行词么?我们真正讨厌的难道不是千篇一律以及匮乏的语言习惯,讨厌的是各平台流量争夺下的“一刀切”,讨厌的是各种攻击性、侮辱性的词语引来的沾沾自喜,讨厌的是网络词随着滥用的bgm反复、大声出现在我们生活里,让我们躲不开,也逃不掉的感受么?
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,我们的日常生活赋予语言以具体意义,不了解那个世界,就无法理解那里的语言。我们回顾了过去16年里互联网世界里那些流行词,它们有些是高龄网络词,已经out出如今的网络世界。有些被写进了新华词典,珍藏下来,将伴随我们下一代继续成长,成为他们语言世界的一部分。我相信虽然有些词语是消失了,但它们背后那个包含着我们一代大众记忆,充满着参与感,讨论感,平和且有温度的网络世界,永远不应该消失。
流行词out/in榜out榜谐音梗神马都是浮云“神马都是浮云”最早被追溯到《完美世界》这款游戏。2007年开放新资料篇“黄昏圣殿”。其中黄三FB里的BOSS黑甲巨兽在临死前说的一句话:“仇恨,就像天边的浮云一般!”之后,网络热点“小月月”事件又将这句流行词推向大众面前。贴吧上,一篇爆料小月月雷人之举的帖子,跟帖人数瞬间爆棚。作者提到自从见识到奇葩小月月之后,“什么网络豪放女,什么兽兽,浮云!都是浮云!”
至此,“神马都是浮云”成为2010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。《》曾报道,当年热词投票中,神马都是浮云“使用率”高达66.7%,成为许多网友口头禅,面对生活、工作压力,似乎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就可以引得彼此一乐,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话。
2012年的愚人节有部电影就叫《神马都是浮云》
对呀,神马内卷,神马躺平,都是浮云。
酱紫“酱紫”都听不懂,你怎么能酱紫?
蒜你狠某小泉菜刀,连蒜都拍不了,我蒜你狠!
蓝瘦香菇今天起床本来好好的,为什么要上班。蓝瘦香菇。
雨女无瓜"雨女无瓜"、"要你寡”的梗其实并没有离我们很远,仅仅是发生在2019年的事,但已经很少再在网络平台上看见有人使用。它们都来自我们一代人的童年回忆——《巴啦啦小魔仙》。直到我们长大了才知道,那个小时候我们觉得挺帅的游乐王子说的其实是一口塑料普通话,“雨女无瓜”是他一脸高冷地说,“与你无关”,“要你寡”是他倔强、不屑的“要你管”。在网络上,这种表达通常用于回怼或调侃别人,因为让人摸不着头脑,杀伤力也明显降低了一个档次。
起纷争的时候,只要记得"雨女无瓜"、"要你寡”,这个世界会美好不少。
社会热点类“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”2009年,有个网友在贴吧里发了一个名为“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”的帖子,该帖子在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,并且有超过1.7万互动的回复。回帖中,不少自称“亲友”的网友借题发挥,衍生出各类二创、恶搞图片。自此,“贾君鹏”和“回家吃饭”便迅速变成了那个时代的流行语。
喊了这么多年,网友们终于不像贾君鹏妈一样关心他回不回家吃饭了。
我爸是李刚10年过去,叫嚣“我爸是李刚”的男孩已经出狱,但“我爸是李刚”的段子仍在上演。
洪荒之力洪荒之力最早在2015年一部大热剧《花千骨》走红,之后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比赛上,面对记者的提问,初出茅庐的傅园慧一改之前大众印象里,运动员紧绷刻板的形象,用轻松略带俏皮的口吻说道,“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!”“洪荒之力”迅速红遍整个网络。
没有人能永远比赛第一,但我们可以永远当那个用尽“洪荒之力”的可爱少女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“元芳体”来自电视剧《神探狄仁杰》,因为剧中狄仁杰每在破案关键时刻,总是询问助手元芳的看法,“元芳,你怎么看”,这句狄仁杰的口头禅在2012年,网友吐槽之下成了流行词。但吊诡的是,直到这两年,狄仁杰扮演者才出来澄清,自己在剧中并没有说过这句话,元芳体其实是被网友根据剧中人物特点臆造出来的。
虽然“元芳体”走红的有些莫名其妙,但有心理人士分析,在越来越忙碌和焦虑的现代社会,借元芳之问,可以满足大众对不满现象的嘲讽,答案也许并不重要,但“自我表达”式的询问一定少不了。
元芳,其实我就是问你怎么看,你不用说话。
缩写梗类何弃疗和yyds相似,缩写梗在过去一直很流行,像是“何弃疗”,网传出自用电击治疗网瘾少年的医生杨永信,“为什么要放弃治疗”,后多被网友用于嘲讽以及自黑,表达对停止治疗的惋惜之情。
最早对微博研究的教授学者沈阳认为,现在网络语言具有传染性和娱乐性,“网络语言的生命力”是一个伪命题,信息洪流的网络世界具有天然的过滤和筛选性,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网络语言,将会被遗忘。
听不懂YYDS?那你还记得何弃疗么?
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很艰难了,何必拆穿。听着含情脉脉,其实暗含心酸和无奈,出自林宥嘉的歌曲《说谎》,“别说我说谎,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,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”。因为担心造词误导和负面情绪,2014年,广电局下令广播电视节目内不允许再使用“人艰不拆”。2020年教育部再次点名批评“人艰不拆”“十动然拒”等词,认为生造晦涩。
“人艰不拆”已不能拆穿。
高大上“高端、大气、上档次”,简称“高大上”,也形容事物有品味,有档次,指精品店、商场等地。随着消费升级,“高大上”逐渐被另一种审美追求——低调、奢华,有内涵取代。
《武林外传》里老钱要求“高大上“月饼
“高大上”也没想到,自己会有老土的一天。
火星文类指责00后喜欢用缩写的80、90,也曾有过一段喜欢用火星文的日子。“火星文”泛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,最先流行于台湾,由符号、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。到现在,不少80、90后看到例如“劳エ”(老公)、“侽喷叐”(男朋友)、“蒶ロ耐·”(很可爱)“伱傃谁”,又或者“莓兲想埝祢.'巳宬s'1.种漝惯”(每天想念你,已经成一种习惯)、3Q古力I,I会努力D(谢谢,我会努力的),还是能一眼认出来这在说什么。这是独属于他们一代人的回忆。
芣婹垉漟,看慬僦啭潑夲萹妏
in榜早在2011年,第11版《新华字典》便收录了“房奴”“车奴”等网络流行语,等到2020年第12版的《新华字典》,就更加贴近生活,加入了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,大多为流行词语。这些流行词经过严格挑选,符合较强的使用价值,具备一定内涵,偏重书面语。有些词已经习惯性地浸入我们日常生活,包含了我们现代人各种情绪和生活方式,一般人估计很难意识到,他们原先诞生于网络世界。
卖萌故意显示自己的可爱,自身的萌。根据上下语境用法,同时包含褒义和贬义。
初心指最初的心意,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愿望、最初的原因。
点赞网络用语,表示“赞同”、“喜爱”等等
粉丝因为fans的谐音,在中国指追求明显的崇拜者们。粉丝还衍生出多种词语,例如粉条、黑粉等。
北漂指漂泊在北京的外地人。“漂”一字除了居所的不安定和漂泊,在心理层面也有不安全感,之后也衍生出多种漂义,如沪漂、蓉漂,横漂(漂泊在横店的演艺人员)等。
潜规则字典里,该流行词解释为“没有明文规定,但被人默认的行为规则”。创造“潜规则”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:所谓的“潜规则”,便是“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、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”。而在如今的网络上,“潜规则”更多地被用来暗指私下的权色交易,几乎“潜规则”一词一出,人们便会不约而同地向灰色地带想去。
团购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,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,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。在今年隔离时期的上海,因为购物不便,以小区为单位的“团购”、“团长”、“我的团长,我的团”等流行词再次活跃在大众面前。
给力表示给予帮助,充满鼓励的行为。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搞笑动画《西游记:旅程的终点》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:“这就是天竺吗?不给力啊!”,后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,“给力”则正式成为当年热门词汇。
Skr在综艺《中国新说唱》中被吴某凡带火的口头禅,后被收录到美国俚语词典,定义者为KrisWu。值得一提的事,随着网络普及,很多流行词也走出来国门,
美国在线俚语词典“城市词典网站”就收录了包括“nozuonodie(不作死就不会死)”“youcanyouup(你行你上)”和“nocannoBB(不行就别瞎嚷嚷)”等网络词汇。